:::
宣導 總務主任 - 教育新知 | 2018-06-06 | 點閱數: 1476

明年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後,基測轉型成會考。在未來幾年中,會考成績仍將是決定超額比序的重要關鍵。

三月底剛剛考完的會考試測,題型和基測類似,但也預告著轉變,從會考試測命題的趨勢來看,未來中學生的學習策略應該要有以下的轉變。

1. 閱讀、閱讀、閱讀!

《親 子天下》在四月初會考試測一結束,採訪每一科的資深國中老師分析本次試測題目的特色。聽到老師們不斷重複的共同關鍵字就是「閱讀力」。會考難度比基測難, 最顯而易見的差異之一就是題幹加長。這一次的國文科出了一篇一千一百字長的羅蘭散文。學生必須對於閱讀長文不恐懼,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抓到重點。台北市教 育局局長丁亞雯也說:「看到會考試測的題目,名師的結論都是:『國中生非閱讀不可!』」

2. 記憶少,思考和理解才是關鍵

綜觀專家的分析「會考沒有看一眼」就能答的題目。譬如,國文科的閱讀測驗,不考可以直接在文本中找到答案的題目。考的是學生能否和作者「對話」,也就是,從文本推敲寫作動機和作者想說沒說的言外之意。

數 學科這一次加考的非選擇題更是必須從提供的題目條件中,分析判斷後,提出支持性理由,才能拿到滿分。第一次會考試測的非選擇題考了兩題,在全體考生中平均 每一題能夠拿到滿分三分的比率都不到六%。兩題各拿零分的比率更是高得驚人,分別是七七.六%和八七.七%。雖然很難預估,這次參加試測的考生是真的不會 寫?還是懶得寫?但是,可以看到數學非選擇題,這種重視思考過程的學習,會是未來必須加強的方向。

3. 加強整合和跨科學習的能力

這次在社會科當中,有好幾題是跨科的題目。譬如,社會科第四題出現《天工開物》的書名,這是歷史科,但是用這個題目要測驗的是關於台灣國家公園的特色,是地理科的範圍。第四十九題,則以九世紀海上絲路為題(歷史科),來測驗盛行風向(地理科)。

自然科和數學科則考很多整合了兩個觀念以上的題目。打破學習中科目和單元的疆界。

學生不需要練習太多繁複的計算和花時間背誦,但是學習時必須非常專心,徹底弄懂基礎概念。

4. 重視生活經驗

會考試測的題目和生活連結的程度很高。國文科的閱讀測驗還考了金庸作品的序文。社會科更是多題取材自生活,時事的題目包含了民法修訂和高齡化社會等重大議題。

5. 英語的英聽簡單但雙峰現象明顯

同 樣第一次出現的英聽題目,這一次總共考了二十題,但是全體考生平均答對十六題。心測中心分析英聽的題目對一般考生並不困難,只要依據課本正常學習是容易拿 分。但是英語科的基礎級考生比率是全科中最低五五.六%,最高是社會科六八.二%。英語科考生待加強比率最高,精熟的比率也偏高,有明顯的雙峰現象。

6. 作文不計分,卻是比序關鍵

作 文雖然在會考中不計分,但是好幾個就學區在比序碰到同分時,作文卻是比序的最重要關鍵。這一次試測,作文能夠拿到六級分的只有稀少的二.二%比率。考生普 遍集中在四級分的五三.三%,和五級分的二一.六%。因此,若是在競爭激烈的學區,當同分時,作文是高分群一定有絕對的優勢。

對於關心十二年國教和會考趨勢的父母來說,改變是混亂和不安的。但是,掌握新的趨勢、用對的觀念陪伴孩子,將有可能事半功倍。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4年12月16日 09時12分
74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