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383
  • slider image 384
:::
宣導 衛生組 - 學務處 | 2020-06-17 | 點閱數: 1453

                澳洲去年9月森林大火,延燒數個月後,直到今年2月才全數撲滅,專家警告,野火並非一次性事件,森林大火未來將更加頻繁的發生。氣候變遷儼然已成為本世紀最棘手的難題之一,除了仰賴政府修法、企業主動減碳,你我也能從生活中著手改變對抗氣候變遷。

1. 利用大眾運輸通勤

根據環保署統計,在臺灣,包含飛機、汽車等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佔比約為總量的 14%,若我們能改變每天的通勤方式,搭乘捷運、公車,或與住得近的同事共乘,甚至挑戰騎腳踏車上、下班,不但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能同時減少空氣污染,提高運動量!

2. 使用節能家電

以家中最耗電的冷氣為例,設有節能標章的冷氣在 10 坪大小的房間內全年運轉,比起沒有節能標章的冷氣,平均 1 年可省下 500 - 700 度電,減碳約 300 - 400 公斤(參考資料:節能標章全球資訊)。

3. 關心氣候與能源政策、理性投票

身為地球公民,我們應該關心政府政策方向、要求政治人物提出減碳相關政見,投票時也將環境與氣候納入考慮的一環

4. 拒用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無法在自然環境中分解,一旦製造,至少會留存環境百年,造成許多生物因此纏繞或誤食,引發受傷、生病甚至死亡。雖然法令規範減塑或限塑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立法絕不是萬能,能配合後續的執法與民眾消費習慣改變,才是真正能降低塑膠使用量的關鍵。從日常減塑做起,不僅保護環境、避免無辜生物受害,還能減碳阻止氣候變遷加劇

5. 培養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

吃一份牛排會釋放 330 公克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 4.8 公里,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佔全球排放量的 18%,比全球運輸業(鐵公路、輪船、飛機等等)的碳排放量加總起來還多。一個臺灣人一天不吃肉,能減去至少 2.4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若全臺灣人一天不吃肉,就能減少超過 56,510 公噸的二氧化碳!謹慎選擇生活中的每一餐,每一天都能為環境多付出一點點。

6. 重複利用降低物慾

我們所穿的每一件衣服、所用的每一項物品,在生產、運送的過程中都累積了或多或少的碳足跡。人類的生存活動無可避免地會消耗地球資源與能源,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對手中的物件心懷感激,正確使用每一樣產品,在安全範圍內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尋找重複利用的可能,為手中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用。

7. 學習/傳播氣候新知

現在,氣候問題已迫在眉睫,我們更需要時時關心環境變化,學習氣候新知,並且努力喚醒更多人一起瞭解氣候變遷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衝擊、我們又能如何以行動來減緩氣候變遷加劇。

8. 轉用電動車

電動車的優點: 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車輛行進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與空氣污染;電動車減速可回充電力,因此在塞車怠速時能將動能轉為電能,適合住家附近缺乏便利大眾運輸工具的都會通勤族做為代步工具。

9. 親近再生能源

現有的發電方式各有其優缺點,身為地球公民,我們可以選擇親近相較之下更環保、永續的再生能源,從源頭一點一滴改變我們的能源使用習慣!無論是在自家屋頂、廠房安裝太陽能板,或是參與公民電廠集資,甚至是在社區大會中提議使用再生能源,都是增加社會大眾對再生能源的認識、加速再生能源成長的養分與推力。

資料來源: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